«

旧文-红岩日记之三

Created 160723 By 游遍星辰

8.6 家访

难得清闲的一天,睁开眼已是8点半。我俩爬起来,打扫房间,整理杂物。近来夜里常听到窣之声,不知是不是有老鼠,却又未见其现身。

因为起的晚,就没让大嫂做我们的早饭。拿出最后的两袋方便面,下到电饭锅中,三人分着吃了,这估计是我吃方便面吃得最香的一次。

下午,校长带我们去陈榜乾家里家访。之前是打算每周日去一个较远的地方家访,就像之前去花开和清泉。但后来考虑到一周上完6天课以后已是非常疲劳,再走一天山路得不到休息,恐怕会影响下周的教学。所以我们决定调整一下,每天去一个近点的地方,走访一两户人家,也当作是散步。

陈榜乾是初二年级成绩最好的学生,但是偏科严重,理科好,文科非常差。这在男生当中,是比较常见的。平时沉默寡言,似乎不太合群。我们讨论过,认为如果他能把文科的成绩抓上来,是很有希望上高中的。所以想通过家访给他一些鼓励,也做做家长的工作。

陈榜乾家之前遭过火灾,后来才盖了现在这座砖瓦房(似乎当地不少人家都遇到过火灾),也因此欠下债务。母亲已经过世,哥嫂在外地打工,家里只有他和父亲。小伙子平时似乎有点不修边幅,今天却修饰了一下,穿了件很新的衬衣。可见他是很高兴我们的到来的。聊天中他的父亲和伯父都表示会尽力支持他继续学习。

家访结束后,校长便带我们去中心小学的曾校长家(明天是七月半,这在当地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日,曾校长特意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)。中途经过一户人家时,听到有人喊老师。是一个叫蔡伦的男孩。他给我的印象很深,上初一年级,这次是主动来参加我们的补课,每次都是坐在第一桌,提问时也总是第一个大声回答,稚气的小脸上总是特别认真的表情。但这两天没见他来了,一问原来摔了一跤,没法走去学校。

从蔡伦家出来后天色就变暗了,抬头见灰蒙蒙的一片,一直延伸到天际。校长说马上就要下雨了,得快点走。说话间已有密密麻麻的雨点扑洒而下。四人拔足飞奔在狭窄的山路上,几乎是冲到了曾校长家。

雨停了,乌云消失,出现在天边的是绚烂晚霞。山野中的每一棵树,每一棵庄稼都被镀上一层金光。

又听到喊老师,是一个女生,叫张远琴,和她母亲一起在地里干活,他们家就在岩上。母亲非常热情,一再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,我们说太晚了,改天再去。已经道别了还听到她在后面喊:“记得到我们家来耍哈,老师!”走出很远了,一回头,她仍然拄着农具,伫立在山路上目送我们,身后暮色苍茫,如同一座雕塑,又像一幅剪影……

回到宿舍已经是8点了。备课,聊天后正准备睡,puma突然跑过来说:“带你们去看好东西”。我们住的这排平房旁边,就是一个山谷,站在边上可以看到周围起伏的青山。他把我们带到那里,只见谷里白茫茫的一片——起雾了。刚开始只是在谷底,后来就像水一样慢慢地往上涨,向四周扩散,淹没了树木,淹没了斜坡上的小块农田,把我们也淹没了。往远处望去,白色蔓延成一片氤氲,像有一条大江在山谷中汤汤奔流,浩荡而去。

8.8 生病

昨晚散步回来后突然觉得头疼,浑身酸痛,四肢乏力。这对我来说应该是发烧的前兆,秋田摸了摸我的额头,说有点热。吃了她带的中药,早早就躺下了。早晨起来还是感到有点虚弱,还好没有影响上课。

大嫂回家了——放学后不再有可口的饭菜等着我们,今天由puma掌勺,秋田当助手。至于我,他们说:你是病号,就坐着休息吧。切着菜,puma还不忘诲人不倦:女孩子怎么能不会做饭?!那以后……(此处省略若干不会做饭的坏处)。其实俺也不是从来不做饭的,只是水平不高,怕弄得太难吃的话,就有三张嘴要挨饿了。

放学刚回到宿舍,吴晓维过来说有事找我,还以为是有什么问题要问,她却一定要我出去。纳闷地跟着她出去,只见胡邦敏和王芳一人手里拿着一盆塑料花,见到我就齐声道:“老师,生日快乐!”奇怪,她们怎么知道我明天生日?我说不用,但她们还是使劲往我手里塞。只好先收下了。回来一问,原来秋田不小心走漏了“风声”。秋田说明天可能还会有人送,糟糕!已经放学了,也没法跟他们说不要给我买礼物了。这些孩子……

8.9 难忘的生日

不出秋田所料,早晨还没上课,就有学生送来了塑料花、小摆设。我急忙跑到班上,郑重声明:“谁也不要给老师买礼物了,买了我也不会收的!”——我们询问过,这些礼物是从街上的小商店里买的,有的是自己掏钱,有的是几人合买,但平均下来,每人都花了5至10元,这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,我怎么能收得心安呢?

不知是我的声明不够严厉还是道理讲得不透彻,一直到中午都不断有礼物送到办公室或者宿舍。我们的小屋里摆了五六盆塑料花,还有字画、玻璃饰品、小熊、音乐盒等等,真怀疑他们是不是把礼品店都搬过来了,突然有这么好的销路,那老板肯定乐坏了。感到很矛盾,这是孩子们的一番心意,不收的话似乎太不领情。收下吧,等于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,心里过意不去。而且这么多学生去买礼物,肯定街上的人都知道了,传开去影响也不好,有违我们这次活动的初衷。还是两位战友聪明,很快想到了办法:把这些礼物退回商店,换成等价的学习用品还给学生们。

中午放学后,我叫所有送了礼物的学生都留下来,然后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礼物,带我们去相应的店里。孩子们很不情愿地跟在后面,嘟囔着说,老师,你就收下吧。最后在他们的坚持下,我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玩具熊和一副小字画,其他东西都换回了伞、书包和笔记本,分别还给他们。

忙活了一中午,都快到上课时间了。走进教室,迎接我的是黑板上一行艺术字:“祝老师生日快乐!”熟悉的生日歌响起,我微笑地听着,眼里却感觉湿湿的。

以前并没有过生日的习惯,第一次有这么多人为我祝福,第一次收到这么多的礼物。这些礼物并不精美,甚至有些粗糙,但我知道,孩子们是在用他们所认为的最好的方式,尽最大的努力表达自己的感谢。仅仅是这份心意,就让我非常感动了。

没敢跟他们说:其实你们只要在路上摘朵花给我,我就很高兴了。怕这些傻孩子听了,真的跑到山崖上去摘花,那反倒让人担心。但两位战友却是深明我心——他俩要采野百合给我作为生日礼物。饭后散步时我们来到红岩山下,puma同志只身一人上去了。等了许久不见他下来,他之前没有上过红岩的,不会迷路了吧?大喊他的名字,过了好一阵,他终于回来了,手里拿着一束野花,一簇簇小小的紫色和白色花瓣,虽然没有百合的馥郁芬芳,却也很漂亮。

8.10 家访

那天张远琴的母亲在暮色中目送我们的情景,给我和秋田很深的印象。回来后我们就商量一定要去去她家。吃完晚饭,三人向岩上出发。

出门时觉得肚子有点不舒服,也没太在意。因为来这以后有过几天的肠胃不适,后来又好了。

但在张远琴家坐了一会,忽然一阵剧烈的腹痛,肠子好像打了结,让我几乎直不起腰来。秋田和puma见状,赶紧跟学生一家人告别,扶着我往回走。

不远的一段路,秋田搀着我走走停停,感觉走了很久。回到屋里我就躺下了,昏昏沉沉的。他俩到处去找生姜,后来好像是从哪个老师的地里把还长着的姜挖出来了,熬了碗汤给我喝。又从大嫂那拿了些米回来熬粥……

秋,WK,真是辛苦你们了。

8.11

早上醒来,觉得好多了。但秋和puma坚持要我休息一天,把我的课时匀给他们上。想想如果不快点好起来,过两天又病倒的话,反而增添更多的麻烦。所以,今天偷懒了。

8.13 星期日 看电影

看一场电影,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,是件很平常的事。但是红岩的孩子们,今天却是第一次看电影。二楼办公室里有一部影碟机和电视,但以前都没有利用起来,我们觉得很可惜。冉离开之前,四人一起列了张单子,都是我们认为适合少年儿童看的电影,让他回遵义后买了再托人带回红岩,放给孩子们看。除了补习书本上的知识,我们更希望能够丰富他们的视野,增长见识。

事前说过这是个自愿参加的活动,但学生几乎都来了。办公室里坐不下那么多人,只能分成两拨轮流看。第一部是《冰河世纪》,洋溢着幽默和温情的故事,孩子们很快就进入了故事的情境,双眼紧盯着屏幕,时而大笑,时而惊呼,跟随着几位主人公经历一场新奇的冒险。Puma还在放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:剑齿虎一开始是什么样的角色?后来又是因为什么发生了转变?可惜我们的“放映厅”环境不怎么好,地方太小,坐的人太多,很快变得闷热不堪。把所有的窗都打开了,空气还是不太流通,只好一再提醒孩子们,如果觉得不舒服就出来透透气。

下午放的是《小鬼当家》,虽然放映之前作了一些讲解,但孩子们在理解上似乎有一点障碍,毕竟故事中的很多生活场景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陌生的。

我想,如果之前知道这里有放映的条件,可以找一些对话简单,情节有趣的适合初学者的动画片或者少儿英语之类的影碟过来,让孩子们先观看然后分别扮演动画中的角色,那肯定比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要生动得多,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。如果以后再参加类似的活动,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一些。

饭后散步时,我们在红岩附近摘了好多银杏叶(因为秋田特别喜欢银杏树),洗干净以后晾干,准备带回去。 银杏叶(某人竟然说象大白菜,-_-|||)

8.14 月夜

这几天颇为闷热,未未和冉都发过短信来,提醒我们注意防暑。晚上备完课以后,我们就坐在门外乘凉,有时看看隔壁李老师家的电视,有时天南地北地瞎聊。

宿舍正对着一个约10米高的大土堆,顶上平坦开阔,白天有不少狗儿喜欢在上面晒太阳。今晚我们把长凳搬了上去,乘凉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。

此时已近子夜,远处是黑色的群山,有零星的灯火和隐约狗吠。幽凉山风从大山深处袭来,除了我们的说话声,周围只有时起时落的阵阵虫鸣。十五才过了几天,月亮还是圆圆的的脸,月色如水般无边无际。那一刻,只觉一切静好,突然有种幸福的感觉。多么难得,这样的片断,与知己好友相伴,在这幽静的深山里遥望星月,聆听清风。与这一瞬间相比,这一路以来的辛苦实在是微不足道。

8.16 总结

近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即将结束,明天就要和学生们说再见。这一段时间的相处,从陌生到渐渐熟悉,从新奇到慢慢习惯,此刻却要别离,心里的感受不是一两句离情别绪的话可以说得清的。

这是我第一次亲身接触农村教育,第一次进行英语的课堂教学,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吧,以便日后的支教工作作为参考,准备得更充分些。

我们是给初二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补习,他们之前已经学习了初一、初二共四册教材。上课之前跟校长要了上一学期期末的成绩单和英语卷子。从卷子中可以看出,即使是初一的基础知识比如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换,名词单复数的变化等内容,都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。

英语的学习通常分为听说读写四部分,但是他们的听说练习可以说是完全没有的。刚开始上课时,让学生按照课本上或黑板上写出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。即使只是一两句话,也有很多人说不出来。当然这和他们的自信心、表达能力有关,但是平时从未做过类似的练习,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。听力课也是虚设,没有旁人指导,我只能是回想中学时代老师的讲课方法,再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。还好有位朋友是中学的英语教师,可以时不时通过电话向她求教。看着学生的底子这么差,真恨不得从头给他们上起,可是时间不允许。

本打算在支教结束时进行一次测试,看看这20多天的补习效果如何,但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实现。其实我也知道,如果要在短期内有显著的提高,对我和对他们都是不太现实的,但是如果能让孩子们对英语多一点兴趣,少一点畏惧或厌烦,我就感到欣慰了。

8.22 告别

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此时我已经在遵义开往湛江的火车上。望着窗外掠过的一片片原野,心却还留在告别的站台上。

昨晚罗林敏打电话过来,问我们在哪里,知道我生病以后又问了好几遍病好没有。后来换罗情敏讲,说晚上回到家看到这段时间做的笔记,眼泪就掉下来了。聊了一会,她似乎不知道该说什么,沉默了一阵,突然说:“老师,谢谢你!”就把电话挂了。

谢谢一直陪伴身边的三位战友,他们的关怀和照顾令我感到温暖。“与君初相识,犹如故人归”,秋,还记得跟你提过的这句诗么?

很巧,坐我对面的一家三口也是去海口的,是遵义人。夫妇二人送女儿去上学,正好是我工作的学校。一路上父母对女孩呵护有加,吃什么喝什么准备得妥妥当当生怕有一点不适应。想起我在红岩的学生们,当他们到这个年龄的时候,恐怕大部分人已经挑起生活的重担,辛苦劳作,没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。也不过是相差数百里,遭际却如此不同。也许,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。谁也不能肯定哪一种更好一些,只希望他们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,拥有比他们父辈更美好的生活。

后记

记录这一个月的生活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任务,而是完成自己的心愿:真想把所有美好的片段都记录下来,因为害怕某一天会把它们忘了,那多可惜!

感谢春天,让我参与这次支教活动。从始至终都觉得自己是在收获,而不是给予。

后来,也是这几位一起跋山涉水的朋友,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甚为黑暗的一段时期。世事无常,瞬息万变。所幸仍然拥有这样一份情谊,它象一簇小小的火焰,静静燃烧,却给了我难得的温暖。

人说,大恩不言谢。秋,我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对你说谢谢两个字,因为说出来太轻易太简单,只能一直,一直放在心里面。

游遍星辰 于 07年12月